2005年6月7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天下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盗版是中国动漫发展的拦路虎
屈凌燕

  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热热闹闹地落下帷幕,但是在热闹表象下的现实是,由于盗版商的存在,中国动漫极少有商业运作成功的例子。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提出,在通向“21世纪朝阳产业”的途中,盗版是中国动漫产业的拦路虎。
    在中国动漫产业化过程中,我们不得不提到“蓝猫”这一动漫形象,它几乎被认为是最成功的模板,《蓝猫淘气3000问》至今已完成5个系列1700多集,目前在700余家电视台播出。其产业链已经延伸至图书、音像、文具、玩具等十几个行业的6600多种产品。
    但是随着产品热销与知名度的提高,“蓝猫”已经被盗版者盯住。据三辰集团统计,盗版商所攫取的利润约为正版经营的9倍。“蓝猫”品牌涉及的巨大市场也被侵权者蚕食,服装、书包、文具、童鞋等市场上都发现了假冒“蓝猫”的产品。
    “盗版厂商甚至比正版厂商更为懂得利用这些动漫形象的价值”。中国动画学会会长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金国平在此次国际动漫节上告诉记者。盗版商的眼光已经突破动漫本身,扩大到其衍生产品上。美影厂的动漫作品《我为歌狂》至今只开发了音像、图书产品,但是在全国的一些小商品批发市场却早已充斥着印有《我为歌狂》中人物形象的各种商品,如钥匙扣,笔袋,笔记本等等。
    日本动漫界元老,创作了“皮卡丘”“名侦探柯南”“机器猫”等动漫形象的日本小学馆执行董事久保雅一先生直言不讳道:“虽然现在中国对动漫花了很大力气,但是从商业上衡量,没有成功的产业化例子。”